针刀医学科研思路浅析

针刀医学科研思路浅析     针刀医学成为中医学现代化的学科分支已是不争的事实了。近期又欣闻针灸学(针刀医学方向)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因此,从学科的层面上讲…

针刀医学科研思路浅析
 
 
针刀医学成为中医学现代化的学科分支已是不争的事实了。近期又欣闻针灸学(针刀医学方向)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因此,从学科的层面上讲,针刀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针刀发展史、朱汉章学术思想的研究、针刀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针刀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尤显重要,是针刀医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针刀的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是什么?怎样能让“针刀人”在科研之路上少走弯路,尽快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笔者愿抛砖引玉,分析一二,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针刀基础研究思路
 
针刀医学基础研究应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针刀基础理论研究。包括1、针刀医学的理论范畴及方法学;2、针刀基础理论的核心与扩展;3、针刀医学与中医学的渊源和发展;4、针刀医学与现代化科学,如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现代物理学的关系;5、针刀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等等。(二)针刀基础实验研究。包括1、软组织的力学及化学特征;2、软组织损伤的生物力学特点;3、软组织损伤的组织结构改变;4、软组织损伤的细胞层次改变;5、软组织损伤与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疼痛因子;6、软组织损伤与免疫应答、修复;7、软组织损伤与经络实质;8、针刀干预的治疗机制研究;9、针刀及其它因素共同干预的对照研究。(三)针刀临床基础研究。包括1、针刀对软组织损伤生物力学的动态影响;2、针刀对炎症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3、针刀治疗对软组织免疫应答、修复的干预;4、针刀对软组织细胞凋亡及特异蛋白表达的影响;5、针刀对软组织损伤机体心理及行为学的影响;6、针刀临床治疗机理的研究;7、针刀临床诊疗标准化。
 
在针刀基础研究领域,应重点研究:1、针刀医学理论的中医学特征、方法;
 
2、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3、针刀干预与经络的关系;4、针刀干预的治疗机理研究。在研究思路上,理论研究应遵循中医学发展规律,以中医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解释针刀的理论范畴,在针刀理论内核中发现和寻找“微观中医”的基本特征。如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动态平衡失调学说,即是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的典型体现等。基础实验研究则应注重用实验数据合理解释针刀作用机理及软组织损伤的实质,倡导“中医(针刀)研究”而不是“研究中医(针刀)”,即站在中医(针刀)的角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含西医)论证针刀的科学性、有效性、创新性、安全性。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尽可能将针刀纳入中医现代化的科学内核中,为祖国医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针刀临床研究思路
 
目前临床研究的存在问题:1、对针刀的适应病证,有盲目扩大的趋势;2、
 
所治疗的疾病病名、诊断、疗效标准、针刀治疗手法欠规范,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难以服众;3、针刀治疗配合其它如针灸、推拿、封闭等疗法,综合治疗大杂烩,难于客观评价针刀在其中的真实情况;4、自身前后对照论文较多,正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较少,数据不可靠或失真。5、对照组不选常规治疗方法,疗效评估不用“金标准”,自创标准,失去了可信度;6、临床科研数据存在“泡沫”。
 
笔者认为,开展针刀临床研究应当以“针刀医学临床诊疗操作规范”为依据,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RCT)为标准,分批分期开展临床科研协作。临床科研可依托教学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申请临床科研立项(如首都发展基金等),然后组织几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期得到确实的疗效,正确反映针刀临床效果。对针刀疗效显著的疾病,经专家鉴定后推广应用,使各级医院医师能按标准化治疗方案诊断及治疗病人,最终形成“针刀诊治疾病指南”。
 
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基层针刀医生数量众多,科研条件有限,所以应提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尽量减少回顾性临床研究,以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具体工作的实施,应由学会牵头成立“针刀临床研究诊疗标准协作组”,由分管科研的1~2名副主任委员负责,各省市级分会主要负责人参与,确定相应的科研单位(医院),按计划组织实施。
 
三、针刀发展史及朱汉章学术思想的研究
 
针刀医学正上升为一门学科,故此,研究针刀发展史尤为必要。自朱汉章老师1976年创立小针刀疗法以来,三十年时间,针刀医学取得了如此宏大的学术成就,与朱汉章老师的学术思想和工作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他始终引领着针刀医学的发展方向,因此,研究针刀发展史应与研究朱汉章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朱汉章学术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要素是什么?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趋势怎样?这些都是应当研究的问题。应着手进行针刀发展史资料的整理编撰工作,使后人对针刀医学的了解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朱老师创立的针刀医学已惠及全球,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发挥着示范作用,它的“简、便、廉、验”凸显了中医现代化的优势所在。因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招收针刀方向的研究生中已有把“针刀发展史”作为科研方向的例子,这是研究生教育中的良好开端。
 
四、针刀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思路
 
长期以来,围绕针刀疗法或针刀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新学科还是中医学分支
 
学科这一归属问题,争论非常激烈,时常令后学者莫衷一是,思绪混乱。在这点上,老一辈中医学大家王雪苔教授、尚天裕教授曾多次殷切期望针刀医学理应纳于中医学体系,因为针刀医学的理论框架仍然是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只不过在技术上和工具上吸取了现代化科学知识和西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技术要素。2006年2月16日,有关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的第27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中西医专家及卫生部、国家中医局领导一致认为,针刀医学在理论、技术、临床等各方面均有原创性,是近些年来,我国医学体系中具有原始创新成果的中医学现代化新学科。这次会议,是针刀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确立针刀医学属于中医学学科范畴的奠基之作。针刀医学必需在中医理论基础理论的引领下进行深入研究,至于研究方法学可以借鉴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的一切性研究方法和技术。
 
针刀医学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领域很多,笔者认为重点有几个方面:1、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学说的中医学内涵;2、力平衡失调学说的中医学内涵;3、针刀治疗机制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系;4、针刀医学有关脊柱区带病因学认识与经络的关系;5、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中炎症因子与抗炎症因子的阴阳平衡属性;6、宏观中医辨证,微观中医辨病的数理模型;7、针刀治疗学中如何体现辨证论治等等。上述研究重点,有些是偏重理论研究的,有些是需要实验研究支撑的。通过上述能丰富针刀医学的中医学术内涵,同时也提升了针刀医学的学术水平。
 
五、多学科研究针刀的思路
 
针刀的科研必须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两条腿走路方式。鼓励其它学科
 
交叉学科来研究针刀医学。这种科研思路叫“里应外合”法。因为针刀医学的核心是中医学范畴,但在具体技术及器械上它又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它本身就是一种交叉学科。有人说针刀医学的理论架构是一种“复性思维”或“逆向思维”的产物,笔者比较同意此种观点。因为人类目前对生命本质的了解可能已陷入了“怪圈”,哲学上的无限推衍正将人类机体分解得面目全非。系统控制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可能是解决疾病状态下各组织(或经络和脏腑)之间因果关系的钥匙!总之,多学科研究针刀医学能开拓针刀的横向发展空间,并可在比较中发现它的合理性和科学价值,是我们医学研究者求之不得的事。
 
综上所述,针刀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针刀科研刚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冉冉升起,每一次科研发现都是全新的,创新的,富于挑战性的。针刀医学工作者应肩负起科学研究这份责任,为着本学科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5-8644434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7596036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