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施晓阳   笔者运用小针刀疗法对多种类型的颈椎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的临床治疗体会介绍…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施晓阳

 



笔者运用小针刀疗法对多种类型的颈椎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的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53例中,男18例,女35例;年龄24~82 岁,其中35~55岁43例,约占81%;病程最短15天,最长8年;单侧发病11例, 双侧42例;有明显外伤史3例,慢性劳损42例,感受风寒8例;24例摄X 光片有椎体轻度骨质增生和颈椎生理曲线改变;38例脑血流图检查提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治疗器械
小针刀为一针形刀具,具有针和类手术刀的作用。其结构分为柄、体、锋。刀柄为扁平葫芦状,刀体为直径0.8mm的针,长短有数种规格,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刀锋为针的头部,有一0.8mm宽的平口。
3、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于治疗台前,两手掌重叠置于台上,前额置于双手上,使颈部呈前倾45°角左右。在乳突根部内侧、环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等部位分别寻找压痛敏感点。用龙胆紫作一点状标志,剃去治疗部位的毛发,碘酒、酒精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在乳突根部内侧进针时,进针方向应与压痛点方向保持一致,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快速进针达皮下,缓慢深入达肌肉附着点(粘连较重部位)。沿肌纤维方向纵行疏通剥离2~3次,再垂直肌纤维方向贴骨面横行铲剥2~3次。在环椎横突或枢椎棘突处治疗时,术者应先以左手大拇指找准并按压在横突或棘突尖上,小针刀贴右手拇指并沿按压方向进针,到达部位后在小范围内行剥离松解术,不可来回抽插或动作幅度过大,以免损伤周围组织。术毕用创可贴敷贴针眼,并轻压2~3分钟。术后24小时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隔3~4天复诊。6次无效者放弃治疗。
4、疗效分析
4.1.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头晕、头痛、颈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头痛、头晕、颈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有偶发,但程度较轻。无效:连续治疗6次诸症均无改善。    
4.1.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36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3 %。
5、典型病例  
计某,女,58岁,干部。持续性头晕、阵发性加剧3年余。因疲劳过度, 近3月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阵发性心悸、胸闷,两眼胀痛,双颞部胀痛,视物模糊, 四肢酸软乏力, 睡眠欠佳, 常因头部晃动而摔倒。曾用中、西药物及牵引、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 效不明显。检查: 血压14/ 10kPa , 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 颈稍僵, 活动欠自如, 颈部肌肉紧张明显,双侧乳突根部、环椎两侧横突尖均有明显压痛, 且可触及肿胀之硬结。压痛可向双侧颞部放射。击顶试验( +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 )。X线摄片提示: 颈椎生理曲线略变直, 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 各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脑血流图提示:双侧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当即给予小针刀治疗, 术毕行屈颈牵引3分钟。术后半小时病人自觉耳聪目明, 头晕痛好转明显。嘱低枕仰卧休息, 针眼部保持24小时干燥清洁。经过4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18个月未复发。
6、体会
由于枕下小肌群是唯一附着于环椎的肌肉, 并且与环椎横突及椎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特殊(其中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三者在环椎横突后面形成三角形枕下间隙, 内有椎动脉横段通过)。当长期保持头部不正确的姿势(低头工作、高枕休息),反复地感受风寒, 均极易导致该肌群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劳损、炎性水肿、粘连、挛缩, 甚至结节形成, 使枕下三角间隙变狭窄而压迫椎动脉使之变形, 管腔变小, 血流不畅, 引起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均是以扩张局部血管, 增加血供, 改善症状为目的。但未能解
决组织粘连、血管受压及组织的功能恢复问题, 因此远期效果不理想。小针刀即是针对这一情况, 利用特殊器械, 深入到深层的病变部位, 将粘连松解, 压迫解除, 恢复组织功能。同时利用小针刀针的作用, 疏通气血, 调节局部阴阳平衡, 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因此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另外, 应注意有感染、肿瘤、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本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5-8644434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7596036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